读写分离:应对高读请求
在大多数 Web 应用中,**读操作(GET)** 的频率远高于 **写操作(POST/PUT/DELETE)**。当单台数据库服务器达到性能瓶颈时,最有效的扩展方式之一就是实现 **读写分离**。
读写分离的核心原理:
- **主库(Master):** 承担所有的 **写请求**,并负责数据的持久化。
- **从库(Slave):** 承担所有的 **读请求**,并通过异步复制同步主库数据。
- **中间件/驱动:** 客户端请求通过中间件(如 MyCAT、ShardingSphere)或数据库驱动程序进行路由,自动将写请求导向主库,读请求导向从库。
读写分离带来的主要挑战是 **数据同步延迟**。后端工程师需要处理从库数据滞后可能导致的一致性问题,例如 **“写后读”** 场景。解决方案通常包括:在短时间内强制从主库读取数据,或将用户会话中关键数据放入 Redis 缓存。这是
评论区